我和我的祖国,一刻也不能分隔

其后(一发完)


 正文与标题毫无关系
 推荐BGM《其后》
 《其后》是真的挺好听的,苏中关系复杂,其余皆非爱情向,可能写的不好,文中出现的外语名字皆为人物母语,是手机翻译翻译的 可能有错误,见怪,ooc归我
 加“”体为露第一人称,没有“”为第三人称
 伊利亚/Илья 苏联(私设)
 有2p,王秋雁,是伪满的

以下正文,以上废话

“咚——咚——”钟敲了12下,这意味着,第二天到了。

本该睡下的人却是坐在桌前,Иван Брагинский ,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笔记本——那是Gilbert Bishmitt送给他的。打开手机,播放音乐,翻开笔记本,随着这轻柔的音乐,好像过往就更接近了。

“我是Иван Брагинский,”他顿了一下,似乎在思考,划掉了刚才写的,纠结着又写了回去,“今天是12月25日,一个人的忌日”介绍和日期,看起来牛头不对马脚,可又好像毫无违和感。

门外传来吵闹声,大的似要将音乐盖住,他皱了皱眉,又从抽屉里拿出一副耳机,连接,戴上,把除音乐之外的所有声音全部隔绝,连带书写带来的沙沙声。

“Илья,”又顿下,好像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写下去,“一个也许算是父亲的人,但他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父亲,也许一直都不是,也许一直都是,”绣着向日葵图案的手绢放在旁边,是为了让酸涩的双眼好受一些吧,“从我诞生开始,他是不是就一直存在着呢,我记得最清楚的是1917年,他说‘小家伙,接下来世界将是无产阶级的天下。’”

手绢上染上了水渍,但故事没有停下,“接下来姐姐和娜塔莎与其他人也都来到了他说的这个叫‘家’的地方。”他似乎是想到了谁,“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1920年,他留着长头发,松松的扎着一个马尾,他是一个很温柔的人,但他那琥珀色的眼睛里装着的是闪闪发亮的东西,比太阳光还要闪耀,那个人眼里好像也有过,那不是我们这些人配拥有的。”

“他很喜欢我们,我能感受到,在1921年的七月,那是我们第二次见面,我是和马林⑴他们一起去的,上海不像莫斯科,很热,但是很温暖,让人感觉很舒服,像他的怀抱。”他闭上眼睛努力回忆着,“我们后来是被迫转到了浙江,在一艘船上,现在好像是叫‘红船’,我没能留着中国多久,不久就回去了。第三次见面是在1935年,是另一个女人,这应该并不算与他见面,那个女人是伪满州国,是她自己介绍的,但我感觉她并不想承认,她说她叫王秋雁,他叫王耀,是共产党。”

“共产党,Илья也是,他说‘家’里的人都是,可现在‘家’里没有一个人是了。”音乐已经循环了不知道多少次了,钟又敲了一下。

“1937年应该就是了吧——第三次见面,好像直到1940年父亲让我回去,我一直都在中国。”他拔掉了一边的耳机,好让耳朵好受一些,又戴上,重复另一边,“在那之前,我是在报纸看过的,他被人背叛了。”

“这一切直到1945年的8月15日,背叛他的人终于投降了,战争结束了。”“在1949年到1960年代他们的关系也是一向的不错,是因为信仰吧,在1957年,他还和他的上司一起来这边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的庆典。但没有多久了,是在1962年,他和印/度干了一架,Илья父亲并没有站在他这一边,甚至是站在了他敌人的那一边,那时的空气是比苏联最北方的空气还要冷的。”名字后加父亲让它看起来有点可笑,可这故事却不是什么好笑的。

“他们之间的‘冷战’并没有结束,甚至是更甚一步了,他们吵、打,我听见他说‘为什么!’,那个人甚至要他偿还当时战争时的他援助他的一切。”

他的力气大了,我猜那几页纸后都是有印子的,“那不止一次,大的小的都有,他也很久没有来苏联。是一直到1985年才缓和的,”可那太晚了,“是的,那太晚了,留给他的时间已经没有了,即使那确实起了点用。”

“1990年到1991年,波罗的海三国独立了,格鲁吉亚也独立了,姐姐也独立了,娜塔莎也独立了,我也独立了,大家都独立了,那个‘家’里只有他自己了,已经成为了名存实亡的地方了,12月25日,1991年的12月25日,他自杀了。”

“在这之前,他早就患上了病,即使他尽力挽救一切,也许还有什么别的原因,比如急于求成,外界舆论……”

“可无论如何,他已经死了,在1991年的12月25日死了,那个‘家’早就没。”眼泪滴到了纸页上,模糊了字迹,他慌忙的补上,又拭干眼泪继续,“他来过,什么也没说,”是他送的手绢吧,“向日葵很温暖,像上海和浙江,像1917年的’家’,像他送的手绢,像歌里的‘遥远祝福你,活得好得很’……”

音乐停了,好像是刚刚好,第一次听到,中国南方的方言,是温言软语,但他似乎并不是因为这个而迷上的这歌。只是因为这像他们吧,但又不像,也许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这么对过对方,那么温柔;但又像,是不是因为某些语句恰恰好来形容他们。

“到最后,只有他是信仰的传承。”

“父亲,回‘家’了。”

注:⑴马林(1883-1942),荷兰人,1921-1923年任共产国际驻中  国代表

总结:对伊万来说,伊利亚其实就像是父亲吧,其实我是觉得红色组无论是看什么,还是应该是苏中更合适一点,毕竟俄是资本主义国家。
 (以上为个人想法,不喜勿喷)
 有查资料,是尽了全力的,感谢观看,不喜勿喷,可指出。

评论

热度(8)